火供  以下是藏傳佛教裡一些常用稱呼、名詞的簡單解釋。


  札巴:對一般出家學佛之普通僧侶稱呼,也稱為古修或阿科,但稱為喇嘛較為禮貌。

  多傑諾本:阿闍黎、金剛上師之意。為聽聞顯密佛法多年後,進入修行院閉關修行多年,證悟通達實證實修者;並經傳承最高法台(法王)認可,擔任密法大型法會壇城之執法上師,故亦可稱為寺廟方丈。如蓮花生大士為西藏第一位阿闍黎。

  堪布:(一)精通經律論三藏等顯密教義之教授,或可為人剃度、授沙彌比丘戒之三藏大法師。(二)精通任何世間法,如畫師、詩詞家等皆可稱為堪布(如文學堪布)。

  喇嘛:「上師」之意,對所有修行金剛乘之僧侶的尊稱。「上師」就是善知識。善知識的意思有兩種,一是外善知識(外在上師),一是內善知識(內在上師)。所謂外善知識,佛在《總集經》中說:所有的佛以及進入菩提之道的菩薩行者們,必須依靠善知識。彌胖仁波切說:佛、薄伽梵、進入菩提道的菩薩行者們,以及將佛、菩薩傳下的六度等法宣揚給別人的高僧大德等,都是我們的善知識。外善知識把大乘的法門如法地傳授,又將善巧的法門告訴我們,讓我們心中產生內善知識,了解善巧與般若雙運的道理和方法。所有讓我們進入究竟解脫之道的諸上師,就是外在善知識。而內善知識是真正由我們心中發出,包括正知、正念、不放逸及六度(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)等,依靠它們,才可以得到短暫的人天福報和永久的佛果。

  格西:即精通佛學之博士,有許多種,有精通顯法之格西,稱為拉仁巴格西;及精通密法之格西,稱為阿仁巴格西等等。

  祖古:即轉世再來的大修行者。普遍稱呼某位高僧乘願再來,及菩薩降臨世間之大成就者;殊勝者如蓮花生大士、達賴喇嘛等。漢地多譯為活佛,似乎不甚適切。

  赤巴:即黃金法台。一個傳承法脈地位非常崇高之尊者。如嘎登法台,為宗喀巴大師之攝政者。如莫札法王,為噶陀傳承之黃金法台。一般之寺廟方丈亦可稱呼為法台。

  法王:尊稱「法王」者,情況有幾種:一者,古時候信奉佛教非常虔誠,且護持佛法之國王,如古印度之阿育王、西藏之赤松德贊。二者,信徒稱呼對佛法弘揚有鉅大貢獻但已涅槃之大師,如宗喀巴大師、龍千巴(龍欽巴)大師等。三者,1720年元世祖封薩迦派八思巴大師任國師後,稱呼受敕之高僧為法王,但西藏目前對僧侶之尊稱中並無此封號。現今漢地對一些大修行者會以法王稱呼之,以表示崇敬。

  丹比達波:即教主,特別稱呼某一傳承現任的領導者,也是對傳承領袖之尊稱,漢地似乎亦稱為法王而未特別另外翻譯。

  灌頂:有「驅散」及「注入」之涵意,也可以翻譯為「授權」。在修行密法時,首先要有一位具足實證資格的上師,設立本尊壇城,以使密法的修行者,能夠了解此種本尊的實修方法。在本尊壇城中,依次透過用寶瓶的甘露水、咒幔、本尊法相、鈴杵及水晶等具有不同意義的法器,配合修持儀軌,用以驅散行者的所知障及煩惱障,或清淨身口意之罪業,並注入智慧之力,讓受灌者透過不同的觀想,及咒力的加持,覺悟自己心性本質的訣竅,達到內在身口意、氣脈明點當下淨化,成為佛的身語意三門金剛。灌頂使受灌者成熟為修密之容器,猶如世間之授權,從此可聽聞修習殊勝之金剛乘。

  伏藏:「伏藏」,藏文是terma(爹瑪)。「爹」,有「寶貴」和「值得保全」之意,是指一件很珍貴的東西被埋藏,最終再被發掘出來。蓮花生大士自從到西藏傳揚佛法後,發覺當時藏人的質素未足以接受密法,以及當時有些法的因緣尚未成熟,故離開西藏前,將很多教法、佛像、法藥埋在不同的領域裡-有的在瀑流,有的在山岩,有的在虛空,甚至有的在聖者的甚深禪定之中。伏藏是寧瑪派所獨有,包括取藏特有的方法和原則。取藏者被稱為「得登巴」,相傳都是蓮師和他的弟子的化身,能圓滿地重整伏藏經文,並準確地解讀伏藏經文的理論和方法,最著名的如《西藏度亡經》等等。

  薈供:在清淨的佛堂及壇城前,擺設食子、水果、鮮花等供品,經由具德上師等僧眾修法加持,轉換成殊勝圓滿之無量五妙欲供品,迎請淨土和聖地之眾傳承持明上師,及寂靜、忿怒本尊(佛)、勇父空行(菩薩)、護法眾降臨聚會壇城上,納受享用供品;懺悔自己無始以來所犯之戒律、破三昧耶戒(誓言)等等罪過,祈請消除所有病痛災難、煩惱及所知等業障,暫時成就人天中所求皆遂願(如福慧增長、事業順利、障礙消除、脫離魔難)之福報,究竟成就持明(佛及菩薩)之果位。在密法本尊修法儀軌中,皆須修持薈供,以每月初十的蓮師薈供及每月二十五空行母薈供最為普遍,也可在聖地、節慶日、佛菩薩及殊勝傳承高僧上師之誕辰日及涅槃日作薈供。

  火供:以燃燒供品的方式供養給本尊。火供的對象有世間的護法神、多聞天王、贊巴拉等等;出世間者為智慧本尊,如阿彌陀佛、觀音等等。在火供時,將爐壇觀想為佛或護法神所住的宮殿及壇城,外在是火的形象,但內在分別為佛、護法神及他們的眷屬。所有的供品,如五穀雜糧、油、金銀等等,都分別象徵貪、瞋、癡、嫉妒、傲慢及不同的業力,藉由燃燒供品,他們都歡喜接受。供品經過佛法加持轉換成殊勝無量之供品,透過供養來成就息、增、懷、誅,分別達到消除業障,增長福德、智慧、長壽,懷柔冤親敵害、煩惱,誅滅貪、瞋、癡、無明、惡魔、外障(煩惱魔、蘊魔、天子魔、死魔)。以火供功德迴向法界,依修法者殊勝功德與諸佛菩薩慈悲之力合而為一,真正能令法界心喜,十方吉祥!

  唐卡:唐卡是藏語thang-ka的音譯,「松樹」的意思,即「平面畫」,也稱為「錦畫」,是藏傳佛教及西藏最普及的藝術品。最早起緣於古印度一種稱為「缽陀」的繪畫,是用袈裟的底布條幅畫。在七世紀,印度、尼泊爾及中原同西藏固有的藝術結合,形成了獨特的西藏文化藝術。許多宮殿、寺廟、房舍都以大量的唐卡畫來裝飾,內容有佛經故事、西藏歷史、醫療畫、民間故事、及動物畫等,幾乎包羅了西藏生活的所有內容,有「西藏的百科全書」之稱。唐卡除了少數用木刻版拓印之外,一般都是用天然礦石粉所畫,色彩亮麗,久不褪色,也有刺繡、織錦、貼花,甚至還有用顆粒不等的珍珠串連而製成,如西藏昌珠寺的珍珠觀音。唐卡大者可達五、六十米,如布達拉宮、噶陀寺的唐卡都將近一百米,小者約十幾公分。

  哈達:一種作為禮品的長條絲織物或麻織物,是藏人社交活動中的必需品,凡婚喪嫁娶、節日慶賀、參神禮佛、拜會尊長、聯絡感情、喬遷新居等等,都有敬獻哈達的習慣,故其所包含意義非常廣泛,有祝福、慶賀、尊敬、友誼,又有哀悼、同情等含意。地位相同的人,哈達互獻,主人雙手捧哈達獻給客人,客人收下後,另取一條回贈主人。地位低的人交給地位高的人,只能將哈達獻於他的座前或者手中。晚輩獻給長輩的哈達,長輩接過後又轉掛在他的脖子上,含有為其祝福的意思。求婚或請求幫助,對方收下哈達即表示接受,退回哈達則表示拒絕。哈達有多種顏色,常見的有藍、白、黃、綠、紅五種。藏人最常用的是白色哈達。自古以來,藏人認為潔白無暇最能象徵人們純潔的心靈和表達真誠的心願。五彩哈達是由藍、白、黃、綠、紅五種顏色組成,是最珍貴的禮物,只在特定情況下使用,如作彩箭以獻給菩薩或近親。



資料取自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所開示的認識藏傳佛教,並經本人略為刪增之。

圖片取自嘎档巴佛教總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