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瑪派貝諾法王  藏傳佛教一般認為有四大教派,但其實尚有許多小支派,大致上都是在後弘期產生。

  寧瑪派:

  四大教派之一的寧瑪派(Nyingma),因穿絳紅色僧服而被稱為「紅教」。另說唐末至遼金元時代,佛教法喜大盛,喇嘛僧需至戰場超度戰歿士兵,僧衣袍多被鮮血染紅,乃名之「紅教」。寧瑪是藏語音譯,是古、舊的意思,為藏傳佛教中最古老的教法。在11世紀時形成宗派體系,尊奉蓮花生大士與寂護大師為其始祖。

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近來網路上傳出「佛舞」這玩意,由於太具喜感,使得眾多鄉民到處轉載轉貼,還引起鄉民們模仿改編「佛舞」引為笑談。不過此舉引起自稱為佛陀轉世的原作者「莊圓師父」不滿,於是到處貼文警告「謗佛者死」,並又製作了以「謗佛邪人」為主題的佛舞影片來警告恐嚇鄉民。欲知詳情可參考下列兩則新聞:

  佛陀大戰鄉民!佛舞男不堪侮辱 鄉民被咒「謗佛邪人」
  莊圓師父堅持己「正宗」 曾欲與唯覺老和尚PK

  先說佛舞吧。

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十八界  佛教認為一切世間現象可以被歸納成十八個構成要素,稱為「十八界」。

  界(梵語dhatu),在中文裡含有範圍、界限之意。然而英文典籍的翻譯裡,卻是被譯成elements,也就是元素的意思,與中文所譯「範圍、界限」的概念略有不同。印順導師曾引用《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》的一段文章來解釋「界」,認為「界」是具有特性的不同質素,有質素、因素、自性、類性等意思。

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即使記錄佛法的文字符號也是法塵  五蘊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,那麼十二處便說明了我們生活中的認識活動是如何產生的。

  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稱為六根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稱為六塵。六根、六塵合稱十二處,它是對一切法的分類。「處」(梵語ayatana)的意思是生長、生起,也可以代表所依託之處,這是指一切精神活動依此處得以生起。一切的認識活動都是由「根」與「塵」相結合而生,故稱「十二處」。

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五蘊   佛教裡的「三科」指的是五蘊、十二處十八界。這裡先解釋五蘊。

  五蘊,梵語panca skandha,又稱五陰,「蘊」或「陰」的意思是積集、聚集。

  五蘊包括色蘊、受蘊、想蘊、行蘊、識蘊,是構成人身的五種要素。色蘊是指一切物質的現象,其餘四蘊則是精神現象,也就是說人身是由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的聚集而構成。簡單地說,就是指一切有形的生理和無形的心理現象。

撒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