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寶都是選自當時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,但在不同經典裡有不同說法。
般若經 金 銀 琉璃 硨磲 瑪瑙 琥珀 珊瑚
法華經 金 銀 琉璃 硨磲 瑪瑙 玫瑰 真珠
阿彌陀經 金 銀 琉璃 硨磲 瑪瑙 玻璃 赤珠
無量壽經 金 銀 琉璃 硨磲 瑪瑙 玻璃 珊瑚
大智度論 金 銀 毗琉璃 硨磲 瑪瑙 頗梨 赤真珠
基本上可以將七寶分成四類:
一、貴重金屬:金與銀,這兩者一定都有。
二、透明寶物:唐朝以前的琉璃(梵語vaidurya),又稱流離、毗琉璃、璧流離,指的是人造玻璃,但有史學家認為古代琉璃所指的應該不是普通人造玻璃,而是比較類似今日像琉璃工坊所製造的琉璃產品。而經中的玻璃或頗梨(梵語sphatika),梵語中的意思是天然透明的寶石,一般認為是現代指稱的水晶。由於古代以人工製造琉璃非常不易,因此七寶裡一定有琉璃,水晶則僅三部經有。 三、海洋珍寶:主要為硨磲、珊瑚、真珠。硨磲在五部經裡都有,珊瑚與真珠(珍珠)則是二選一。至於赤真珠有人說是紅珊瑚珠,有人說是赤色真珠,近來也有一說是某種由西域傳入的寶珠,但目前似乎尚無定論。
四、地底礦石:主要有瑪瑙、琥珀兩種,瑪瑙見於各經,琥珀則只有般若經有。
此外法華經尚有玫瑰一種,與其他寶物相比顯得平凡許多,且種類也是與眾不同(植物),顯得格格不入,但也許玫瑰在古印度是很珍貴的花也說不定。
本文參考自張宏實著-圖解金剛經
圖片取自金琴轩艺术精品
全站熱搜